最近,五角大楼那边传来了个重磅消息,简直就是一记实锤,把美国在未来乌克兰安全保障里的角色,给说得明明白白、不容置疑。
说白了,华盛顿在乌克兰这事儿上,以后就是个“极其有限”的角色。这下好了,确保乌克兰能真正实现并维持和平的重担,可就铁板钉钉地要往欧洲盟友肩上压了。
这突如其来的大转弯,一下子就让整个盟友圈炸开了锅,大家心里都咯噔一下,别提多担忧了。
尤其当美国摆出一副要抽身而退的架势,盟友们心里就更没底了:俄乌冲突真要平息了,乌克兰这块烫手山芋,到底该怎么长期安顿好呢?
美国这角色定位一变,乌克兰未来的安全保障机制,肯定要来个前所未有的“大变脸”。整个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说不定都得跟着重新洗牌了。
老美要撤了?
前阵子,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上将主持的一个会上,五角大楼的最高政策官员,对着英国、法国、德国还有芬兰的防长们,那是毫不含糊地把话撂下了:美国在乌克兰未来的安全保障里,只会扮演个“极其有限”的角色。
这话一出,现场立马就炸开了锅,几个主要盟友急得团团转,追着问:万一俄罗斯跟乌克兰真签了和平协议,美国到底打算派多少兵、出多少飞机,帮乌克兰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呢?
接二连三的会晤,包括周三那场闭门会议,还有北约临时开的会,都让盟友们心里的不安劲儿更浓了。他们越来越担心,特朗普总统八成会把乌克兰长期安全的重任,甩给欧洲来扛。
有六位美国和欧洲官员,都匿名证实了这种普遍的担忧。一位北约外交官更是直言不讳:这艰巨的任务,最终肯定得“在欧洲土地上完成”。
他强调,美国至今没给任何全面承诺,这压力可想而知,全压在欧洲身上了。
说起来,这重要会晤,就在特朗普跟欧洲领导人、还有泽连斯基总统在白宫搞了个“团结会面”几天后。可白宫那点“团结”气氛,没持续多久就烟消云散了。
周一,特朗普总统还公开说,他准备往乌克兰派美军呢,这话一出,欧洲心里还燃起了一丝希望。可谁能想到,仅仅过了一天,也就是周二,他的立场立马就变了。
特朗普总统改口暗示,美方只愿意为那些未来驻扎在乌克兰的欧洲部队提供空中支援,而不是直接派兵。一位欧洲官员无奈地叹气说,特朗普这么一折腾,局面“基本上又回到了今年春天‘自愿联盟’那会儿”。
这话里话外,都是欧洲盟友对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和失望啊。
这盘棋,谁在下?
这种政策上的大转弯,可不是啥偶然。背后肯定有那么几位关键人物在推波助澜,五角大楼政策次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就是其中一个核心人物。
他跟凯恩将军关系铁着呢,这无疑让他在政策制定上的影响力,那是噌噌往上涨。
可话说回来,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们,对科尔比普遍都抱着一份警惕。这份警惕,可不是空穴来风。《政治家》杂志在今年6月就报道过这种普遍存在的警惕情绪,这跟科尔比以前干的一些事儿,脱不了干系。
要知道,今年早些时候,科尔比可是主导了一场对美国弹药储备的全面大审查。结果呢,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在7月,就因为这审查结果,暂时冻结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这事儿当时可是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
长期以来,科尔比一直坚定不移地认为,欧洲盟友在抵御俄罗斯对欧洲的威胁这事儿上,应该承担起更多、更大的责任。他这套核心主张,明显跟现在美国想“退居二线”的政策导向,那是高度吻合,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他理念的直接体现嘛。
所以啊,科尔比出现在这些围绕乌克兰未来安全保障的关键谈判里,可能就意味着欧洲要是想争取到美国实质性的安全支持,那条路可就更崎岖、更难走了。
他往那儿一站,本身就在传递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美国就想让欧洲自己把事儿扛起来。
五角大楼发言人金斯利·威尔逊也证实了科尔比在会议里的关键角色。威尔逊说,科尔比这次去开会,就是为了准确传达特朗普总统和赫格塞斯部长关于乌克兰安全保障的明确指示和方针。
威尔逊还进一步解释说,科尔比的工作重点,就是确保讨论能充分反映特朗普总统在这个问题上的核心表态,而且还要支持总统结束这场“悲剧性冲突”的历史性努力。
这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美国高层对欧洲施压,让他们承担更多责任的决心,那可是铁了心了。
欧洲:这锅我背?
面对美国角色明显缩水这现实,欧洲盟友们现在不得不琢磨一件天大的难事。他们不仅得认真考虑往乌克兰派自己的维和部队,还得被要求掏钱买更多美国武器来支持基辅,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和挑战啊。
一些欧洲官员已经提前警告了,本周这会,不过是接下来一系列复杂谈判和讨价还价的序幕,预示着未来还有漫长而艰难的磋商等着他们。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欧洲正面临一项可能规模庞大、代价高昂的维和任务,这需要巨大的政治决心和经济投入。
为了应对这迫在眉睫的挑战,北约内部的协商也进行得又急又密。据一名北约官员透露,参与白宫会晤的北约秘书长马克·鲁特,周三在布鲁塞尔向32个北约成员国通报了会谈的最新情况,这事儿可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鲁特在通报里,已经开始用比较宽泛的措辞讨论乌克兰的安全保障问题了,这算是为后续深入探讨铺路。北约各国国防部长们预计当天晚些时候还会开个更详细的视频会议,目的就是想赶紧把大家的共识给凝聚起来。
联盟成员国希望通过这些密集的内部协商,能尽快制定出可行的计划,来应对乌克兰未来的安全需求。这些计划最终肯定要提交给各自的政治领导人,就盼着能在乌克兰未来的安全框架里达成共识并付诸实施,从而给美国那边减轻点负担。
和平,哪有那么快?
尽管高层政治舞台上,不乏和平对话的提议,比如白宫就曾主动提议把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作为泽连斯基和普京直接会谈的可能地点,似乎还寄予了某种快速解决冲突的希望。
可现实的复杂性,远超表面期待,和平之路充满了未知数。
然而,在这种高调的提议之下,很少有官员对事态的迅速进展抱有乐观态度。他们普遍觉得,事情才不会像特朗普总统坚持的那样,能在一夜之间就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实现所谓的“速战速决”呢。
一位欧洲官员在评估完目前的局势后,得出了一个普遍且略显悲观的结论,他直言不讳地说:“主要结论就是,(和平协议)进展将会非常缓慢。”
这话,无疑给乌克兰问题的和平解决之路,蒙上了一层沉重的迷雾。
这下可好,欧洲盟友在承担乌克兰长期安全责任时的挑战感,就更重了,也预示着这条路将充满曲折与不确定性,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投入。
结语
面对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角色日益收缩的现实,这场战略重心的转移,无疑将成为欧洲联盟所面临的一场深远且历史性的严峻考验。乌克兰未来的安全保障,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了欧洲自身安全战略的核心议题。
这不仅是对欧洲现有防御能力和内部团结的巨大挑战,更将迫使其加速构建起一个更加独立且强大的地区安全框架。说白了,只有这样,欧洲才能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地区和全球地缘政治挑战,真正维护好自己的利益。
这场变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推动欧洲走向一个需要承担更多责任、更具自主性的未来,书写它自己的新历史篇章。你说,这欧洲,是不是要迎来一场真正的“成人礼”了?未来的欧洲,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拭目以待。
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