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夜班”的AI病理助手可以昼夜不息地阅读患者成千上万的病理图片,“秒级识癌”已照进现实;糖尿病患者有望告别戳手指测血糖,无创血糖仪来了……今天(10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18周年发布会现场,劲吹浓郁的“科技风”,一批融合人工智能、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的医疗器械、场景走进现实。
把目光再拉远一点点,以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上海医疗器械谷(嘉定)为代表,环瑞金医院医疗科研创新生态圈正浮出水面。这家顶尖三甲综合医院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奔上医学科技创新转化的新路,也以实践回答着当下一座高质量研究型医院如何回应百姓健康、城市发展的新需求。
AI赋能医疗创新直击临床“痛点”
当天,医疗人工智能联盟筹委会在瑞金医院成立。瑞金医院党委书记胡伟国介绍,当前,瑞金医院已经上线60多款AI应用,并且AI应用数量还在增加。
AI赋能的医疗创新直接回应着一个个临床“痛点”。以瑞金病理AI应用——“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为例,通俗地说,这是一个“看图识癌”的AI应用,已覆盖90%的常见癌种,达到90%准确率。病理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不过,多年来,国内病理医生缺口大,缺口预计在7至14万,而三甲医院诊断量尤其大,每天一名医生阅片预计在200至300张。瑞智病理大模型的上线,成为病理医生的得力助手,更让患者可以更快地拿到病理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AI应用正在开源,普惠更多基层医院。
在瑞金医院,AI还已深入手术环节。比如,影像AI让放射科更深度走向临床,结合三维解剖关系、精准模拟流域切除等,实现更精准的肺部外科智能手术规划。2024年,瑞金医院已借助影像AI手术规划完成2960台手术。
在瑞金医院,正推动医疗AI从“痛点”出发,向“体系化发展”升级。院方谈到,接下来还需要强大的网络承载力,将瑞金医院的AI能力辐射到瑞金医联体医院内。
创新生态“成圈”引领健康理念深刻变革
不止于“治疗”,环绕瑞金医院形成的医疗科创新生态日益具象。
其中,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致力于解决转化医学“最后一公里”,正辐射带动周边大健康产业高质量联动发展,为黄浦建设具有影响力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和卓越全球城市核心区奠定基础。现场传来新消息,该园区新增中港汇大厦正着力构筑“天际研究中心”,引入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智慧代谢工程中心、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脑科学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入驻,形成比邻瑞金的医学新技术创新极;新增的绍兴路历史保护建筑载体,正在打造“环瑞金非公医疗街区”以及学术交流中心。
截至2024年12月底,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已吸引企业211家入驻,累计注册资本22.56亿。
走出黄浦区,上海医疗器械谷(嘉定)形成又一创新生态圈。瑞金医院国家医学创新中心是械谷产业园核心,包括瑞金医院北部院区、质子中心和瑞金医院科技创新及临床转化中心。“无创血糖仪”的问世成为这里产研融合的典型代表之一。这一创新医疗器械由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王卫庆教授团队与上海近观科技合作开发,可在无创情况下精确测量组织液或毛细血管中葡萄糖的分子指纹光谱,利用智能算法得到血糖值。未来,这一无创监测技术还有望接入瑞金医院的全新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Rui-Watch,血压、心率、血糖等健康体征监测有望迎来更便捷的方式。
从医院、到园区、城区,创新生态“成圈”是医疗机构与科技企业的携手破局,更引领健康理念的深刻变革,即从后端“治疗疾病”前移到“健康管理”。
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